閱讀策略:說明文的五大文字結構分析

 

中文的文體一般可分為記敘、抒情、說明及議論文。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目的,如記敘文是用來記敘人、事、景、物;而抒情文是用來表達內心的感情。而說明文的目的是介紹事物、解說事理,也是學生最常閱讀的文體,如生物、地球科學、物理、化學、歷史、地理等科目的課本都是說明文。因此了解如何有效地閱讀說明文,將對這些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。

作者在寫說明文時會利用一些文字特徵幫助讀者閱讀,如目錄幫助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及章節間的組織、各章節標題告訴你這個章節的內容主要說明那些概念、而課文中的粗體、斜體關鍵字,則提醒讀者這些關鍵字是重要的觀念。這些文字特徵,作者會在寫書時,明確的在課本中寫出及標示出。此外作者在寫說明文時,會使用幾個特定的結構來介紹事物、解說事理,這些結構稱為文字結構,包括描述、比較、因果、序列、問題解決,這些結構作者並不會明確標示出,讀者必須自己辨識及組織這些結構。​

每個文字結構都有他相關的提示字、圖形、及總結格式,讀者可透過提示字辨識文章的文字結構,每個文字結構都有其對應的圖形,讀者依結構組織文章內容成圖形,總結格式則是依文字結構將內容總結。下圖為五大文字結構的簡要說明及比較。

當你學會如何辨識文章中的文字結構及組織文章中的文字結構後,你就會較容易了解文章中的邏輯架構,當了解文章中的邏輯架構,你就可依此架構記憶及理解課文中的內容,他能幫助你更容易記憶及理解課文。​

以下以康軒版四上第四課永遠的馬偕為例,利用文字結構分析課文。

 

1. 描述結構,描述馬偕這個人

 

 

2. 序列結構,敘述馬偕到台灣的經過及在臺灣的經歷

 

 

3. 因果結構,說明加拿大熱心人士捐錢給馬偕的因果

 

 

參考資料

  1. 康軒版國小國語4上電子教科書(網路版),康軒教師網國小館,https://www.945enet.com.tw/Index.asp?U_SL=E
  2. Akhondi, M., Malayeri, F. A., & Samad, A. A. (2011). How to Teach Expository Text Structure to Facilitate Reading Comprehension. Reading Teacher, 64(5), 368-372. doi: 10.1598/rt.64.5.9
  3. McNamara, D. S. (Ed.). (2012).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: Theories, interventions, and technologies. Psychology Press.